





-
延平高中 邱士倫 考上國立臺灣大學電機工程學系
-
北一女中 朱禾薰 考上國立臺灣大學森林環境資源學系
-
松山高中 張翰元 考上國立臺灣大學圖書資訊學系
-
薇閣高中 潘鏡評 考上國立清華大學資訊工程學系
-
師大附中 段人允 考上國立清華大學外國語文學系
-
成功高中 蔡丞鈞 考上國立中央大學機械工程學系
-
延平高中 陳致齊 考上國立中央大學資訊工程學系
-
松山高中 薛稀宇 考上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學習科學系
-
中山女高 何孟澐 考上國立臺北大學統計學系
-
師大附中 李曜成 考上建國中學
-
金華國中 高穎加 考上建國中學
-
大安國中 張睿恆 考上建國中學
-
時雨中學 詹凱文 考上建國中學
-
師大附中 趙悅淂 考上北一女中
-
中正國中 許甄晏 考上北一女中
-
靜心國中 邱昱淇 考上北一女中
-
中正國中 尤敦柔 考上師大附中
-
金華國中 鄭聿宸 考上師大附中
-
大安國中 林承恩 考上師大附中
-
師大附中 周昱先 考上師大附中
-
中正國中 汪雨葳 考上中山女高
-
中正國中 劉秋采 考上中山女高
-
金華國中 郭綺安 考上中山女高
-
中正國中 陳致瑋 考上成功高中
-
金華國中 葉祐愷 考上成功高中


生命的感思
延平高中三年級 邱士紘
公螳螂交配、母蜘蛛生產後,會被自己的伴侶、子代食用,以確保蟲族生生不息;狼群、猴群中的長老往往會被尊重,因為牠們身懷數不盡的生存智慧。萬物看似道理相背,但原則並無二致:生命若因互利而聚集,其行為會以大我為依歸。人也是群居的動物,互助是我們的本性,也是人類繁盛的基石。在生老病死的層面上,人生的首尾都需要他人照顧,所以唯有有餘力的青壯人士願意照顧弱者,社會才能安定的發展。
依「被照顧——照顧別人——被照顧」的過程而生的觀念,最廣為人知的即是孝道。孝順的人奉養雙親、培養子女,不僅是報恩,還能保證自家世世代代無後慮之憂;倘若所有人都恪遵此道,許多人道危機便不會發生。緹瑩救父、目連救母,是直接回報父母養育之恩;現代家長對小孩常有高度期望並加以培育,是為生命存續的一種負責。看來,將小時受養、大時養家、老時安享,是文明圓滿的結果。
然而,傳統孝道有其侷限:父母設身處地,也無法完全為子女謀福,子女亦不能完全服從父母:每個人時代不同、處境皆異,最清楚自己夢想與需求的應該是自己;而且每個人畢竟是獨立個體,雖互有關係但絕對不屬於彼此。照顧他人是必要,以宗族分擔此任務也無可厚非,但「孝」的手段不只有一味的關愛、給予,有時賦予自由發展的權力才是真正有助於子女、有益於世:母親善意的寬容成就了愛迪生無垠的創造力;父母開明的態度則使吳季剛成為一代設計大師。「孝」的本質與人的本性相通,但若不加思索易誤解它的真諦:照顧是為了對方著想,如果自己不能造成正向的影響,那麼默默祝福也是全心全力。
身為萬物之靈的人本是以個體間精彩的差異而有別於眾生,唯有結合尊重的孝道才能彰顯生而為人的價值。生命的真理本是相互成就;以血緣相聚但各自努力、互相協助而不干涉,如此一來便能以個體為單位共存共榮,一同成為文明的共同創造者,使個人和群體的價值都得以表現得淋漓盡致——這便是生命根本的命題。